• 学历教育
  •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成果 > 正文

实践导向、协同赋能、循证驱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培养实践

发布部门:教务部(研究生处、质量监控处) 发布者:张文静 发布时间:2025-09-29

    成果简介
    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明确规定,普惠性幼儿园应当接收能够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儿童。在此背景下,培养具备融合教育素养,即能够教育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应具备的理念、知识与技能的幼儿教师极为迫切。《“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高校将特殊教育课程纳入学前教师培养体系中。中华女子学院秉承服务妇女儿童发展与家庭建设的办学理念,自1985年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起即前瞻性地开设《特殊教育学》课程。2016年,学校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构建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教育课程群,致力于为学前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培养融合型师资。
    团队构建了“实践导向、协同赋能、循证驱动”的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培养体系,引领了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培养变革。团队紧扣融合教育实践需求,确立了培养融合教育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了由六门核心课程组成的融合教育课程群;在培养模式方面,以幼儿园融合教育需求为任务驱动,创建“线上自学、线下研讨、入园实践”的闭环培养路径,形成双师指导与小组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构建了“任务驱动—三阶贯通—多元协同”的培养模式;在质量保障方面,建立了“问题—获证—分析—应用—评估”的培养质量循证优化机制。

    成果破解了我国融合教育师资供需瓶颈,培养的两千余名师范生成为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师资力量。建设的线上数字化教学资源辐射全国,培养经验区域赋能效果显著,获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度认可,为学前融合师资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