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文化
  • 精神文化
  •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精神文化 > 正文

肃秋立至,令自己“收”起来

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新闻与新媒体中心) 发布者:李思叡 发布时间:2024-09-16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凉风送走了暑气,雾露迎来了秋天,气温渐凉,雨水渐少,万物成熟萧索,天地俱收转入秋天。人体的生命活动应随着自然界的变化,从“夏长”转入“秋收”。

为什么“收”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三月,自然界万物成熟萧索,气候由热转寒,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于内,新陈代谢减慢,气血运行变缓,应顺应天时,收敛阳气,滋养阴气,安宁情志。

肃秋立至,懂得“收”,是最好的养生。

怎么“收”

起居要“收”

秋三月,日光渐短,夜晚渐长,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遵从《内经》所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每天早睡早起,建议9点入睡,6点起床。早卧, 以顺应阴精的收敛, 以养肺阴;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以降肺气。

初秋时节,是冷热更迭之际,燥湿更胜之时,暑热未尽,凉风时至,白天湿热,早晚凉燥,昼夜温差大。应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及时更换衣物、调整室内温度,以免凉风伤人,导致恶寒发热、头痛腹泻。

情志要“收”

秋三月,天地俱收,草木凋零,万物萧瑟,观之易生凄凉之感;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肺气宣发不畅,则悲忧不解,肺气肃降不及,则烦躁难消,甚则出现抑郁焦虑等“悲秋”表现。此时要循先贤之纲“使志安宁,收敛神气”,保持神志安宁,内心宁静,切忌悲忧伤感。遇到伤感之事,也应通过与友人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主动排解,以免内耗伤神。

饮食要“收”

秋三月,人体阳气收敛于内,遵从“秋冬养阴”“以养肺气”的原则,饮食要清润,以“滋阴润肺”为主。宜进食润燥生津之品,如银耳、百合、白梨、山药等;可少食酸味,如山楂、石榴等以敛肺生津。不可为“贴秋膘”而过食辛温大补之物,如牛羊肉、葱姜韭、辣椒等,以免壅塞脾胃、肺火旺盛,导致口燥咽干、便秘鼻衄。

秋三月,燥邪当令,温燥之气盛,易伤津液,遵“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宜进食滋阴润燥的汤羹之品,如百合银耳莲子汤、雪梨川贝汤等,不宜进食生冷寒凉,如海鲜、大量瓜果等,以免损伤脾胃,导致腹泻。

运动要“收”

秋三月,天地俱收,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从“动”转“静”的过渡期,应逐渐减少运动强度。选择在天气晴好时登高望远、慢跑打球,或者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微微发汗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气血调和。避免快跑、跳绳等剧烈运动,大汗淋漓,以免耗气伤阴,虚火上炎,肺燥烦渴。

落叶知秋,岁月丰收。肃秋即将到来,在这个天朗气清,万物收获的时节,让我们顺应天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收获生命的果实!

秋“收”,为冬“藏”厚积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