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字[2005]23号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高[2001]4号文件)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的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举措》。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1.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四自”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和公益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女性人才。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要以“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多样化”的原则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原则下,学院要构建“基础平台+专业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基础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素质教育通识课程模块和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和专业方向”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性课程模块。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在所有课程中。
2. 修订新一轮的培养方案
新一轮的培养方案要以模块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体系,要求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学科和专业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等四大模块。教学计划的总学分数和课程总时数要压缩,总学分数要控制155-160个学分左右,总学时数控制2500学时左右。艺术类实践技能课程多,学时可适当增加,可增加到2800—3000左右。周学时要控制在25个学时左右。
在课程各模式的时数安排中,要处理好基础课程与技能课程的关系。
二、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3.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方式
要构建一个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分割过细、相互脱节和重复现象。
要删除、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避免简单拼凑和低水平重复。要及时更新内容,把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把教师的科研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要选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的获奖教材。要把教学参考书推荐给学生。
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由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养成素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在课堂教学中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讲授与讨论、研讨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从知识应用为主转向知识应用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要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积极进行多媒体课件的研制,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要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开闭卷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考核学生的能力。
4. 改革公共基础课程
要以教育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多种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课外教学及实践教学时数,确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要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以问题为中心”的“个性”教学模式;要逐步实行分级教学,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要逐步实行以阅读为基础的包括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性教学,开设着重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选修课,使语言知识与技能培养并重,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要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Ⅰ》和《计算机应用基础Ⅱ》课程的改革,压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Ⅰ》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逐步采用理论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边上理论课、边上机操作;要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实行机考,主要考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要逐步实行分级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Ⅱ》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由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选定课程内容。
要进行《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大学语文》素质教育通识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均要选修。
要加强《高等数学》教学,加大《高等数学》课程的学分数;根据各学科专业的不同要求进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的规范、统一;由基础部根据学科专业不同要求选定教材;要建立高等数学试题库,逐步实行教考分离。
要进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改变体育课只在1-2年级开设的模式,在学生在学的四年中都开设体育课。对学生只规定1—2个必修项目,其他项目开设成选修课,以俱乐部形式组织教学,允许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修,修满体育课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
5.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严格实践教学管理
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逐步改变实验室依附理论课的情况,实验课要单独设课;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根据学科专业性质,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实习、社会实践的效果,要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实习的质量;以科研课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要保证学生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围绕从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和管理。
三、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6. 学科与专业建设
要科学规划学院的学科与专业结构体系,坚持“应用、特色、融合”的学科建设基本原则;坚持有利于学科专业优势互补、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集中建设符合妇女发展需要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要使所凝炼的学科方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要形成一批学科和学术带头人;要建立起女性学研究的基地,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并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要从社会、学生,学院学科基础出发,设置专业;要淡化专业、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要以课程组合来形成专业;要科学地研究和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要加强专业的教学条件建设,充实师资队伍、加大实验室和图书资料投入,学院五年计划要投入1000万用于图书资料的建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7. 师资建设
要加大师资引进力度,优化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要提高高职称教师在教师中的比例,特别是新专业的高职称教师比例;要加大教师的培训、进修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要建立学术假制度;要聘请一批兼职的校外知名教授、专家来指导学院各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8. 课程建设
要制定学院的课程建设规划,分类型对课程进行建设,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二要进行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建设,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三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院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要进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遴选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出国学习和进修经历、专业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高、热心“双语教学”的教师担当“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任务,同时,把有潜力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送到国外或国内著名大学进修学习;引进一批能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设立“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研究;要加大对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教师的激励力度。通过建设,力争在三年内,法学、经济管理、金融、计算机等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达到5%左右。
9. 教材建设
要完善教材选用机制,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要制定教材建设规划,要重点建设特色课程教材;学院拟在五年内建设10—20本专业课教材,每本教材给予3万元的资助;要开展教材的评选活动,定期进行优秀教材的评选,计划每二年开展一次评选工作。
10.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要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以满足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和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建设的思路是要对受益面广的、基础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教学急需教学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一要尽快建设新设专业教学实验室;二要扩大现有的计算机和大学英语公共基础教学实验的建设,满足学院规模扩大的需要;三要重点建设学院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教学实验室,以突出学院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学院五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进行实验室的建设。
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充实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根据需要,实行专、兼结合;加强对队伍的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的素质。
要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各系部要建设一批满足教学需要的、规范的实习基地。要保证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在各系部的教学运行费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实习基地建设。
11.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要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要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立系一级的教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学院教学督导组和系(部)一级教学督导组;制定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完善教师开课制度;制定教学督导制度,落实领导听课制度,完善领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和教师自评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制定教学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严格教学管理人员的考核、聘任制度;制定教学信息收集、分析、反馈制度。
12. 校园文化建设
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院校园风气。
要加强师德教育,制定完善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理,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
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严格管理特别是考试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办好科技文化节、“挑战杯”、艺术节、运动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渠道和空间。
四、改革与教学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13.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要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权利;要增加辅修专业的数量,扩大学生辅修专业面;要改革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14. 改革人事分配管理制度
要逐步改变教师工资分配方式,增加教师的固定收入;要逐步实行岗位津贴制,激励名教师教基础课,激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激励教师把科研运用到教学中;严格教师考核制度,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于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差,达不到本科教学质量要求的教师,不予聘任。
15. 转变财务管理方式
要加大教学运行费的比例;改变主要以学生数为基数下拨教学运行费的方式为以学生数为基数结合各系部开设的课程数量和课程类型下拨教学运行费,鼓励系、部教师多开课,提高学校的课程总数;进一步下放财务管理权限,给各系、部财务管理权限,使各系、部能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需要灵活地使用教学运行费。
16. 改变资源管理方式
要延长图书馆及各系部资料室的开放时间,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要改变实验室管理体制,要改变部门所有的状况,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做到资源共享;要改变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要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17. 转变学生管理方式
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要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除了在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开设《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之外,还要推行导师制,要发挥学生管理队伍的作用,使学生在学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
五、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18. 加强对教学的领导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最根本的职能,本科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个系统工程。为此,学院领导要加强对教学的领导,学院党政一把手作为学院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来,要使教学的中心地位体现在学院的所有工作中。
19. 加大对教学的投入
在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学院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项目和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本举措自2005年9月11日起实施。